如果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道出了每个渴望挣脱现实羁绊、企盼在广阔天地中放飞自我的灵魂的心声;

那么,”变化这么快,我必须转型”就是每个面对着飞速发展的技术、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而倍感焦虑的人群的内心真实写照。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如今,层出不穷的技术力量让这世界的每一块地区、每一个人之间的连接都变得比以往更加紧密。而对于本就无法独立运转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过去的营销、研发、制造、服务、供应链等方式莫不受到巨大的冲击,如果企业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安稳立足。

26岁的东软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而东软的选择是:换个活法–从技术提供者转型成为价值提供者,通过客户价值增长来驱动自身的增长。在2017年度东软解决方案论坛上,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宣布,东软正致力于成为数字社会的构造者推动者。作为这次转型的技术驱动者,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和她的主要团队向e行网记者分享了东软在三大主流技术领域的思考和行动。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

 

助CIO打造双模IT

说到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CIO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但是他们却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这是因为传统的IT模式根本无法应对当前的挑战。CIO们需要的是全新的工作模式,一方面既能用传统的IT模式来保障企业的传统业务稳定、安全、正常的运营,另一方面又能积极拥抱各种新兴技术,能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快速的调整业务应用,支持和引领企业实现创新和转型。这就是Gartner提出的”双模IT”理念。但是,不同的模态,对于目标、价值、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大不相同。

“正是因为看到企业发生这样的变化,所以在应用开发平台方面,东软升级并推出了UniEAP Platform和SaCa ACAP双平台,同时推出了支持碎片化应用的SaCa Forms智能填报平台及其云服务版本顷刻应用,分别支撑企业两种管理范式的实践。”张霞告诉e行网记者。

UniEAP是东软自主研发的业务基础平台,可用来支撑稳态的IT应用开发。而SaCa则担当着支撑敏态IT应用开发的重任。据介绍,SaCa ACAP基于微服务架构,辅以DevOps、容器化等技术手段,通过敏捷的方法学、完善的工具链,可以实现应用高效交付和部署,应用快速反馈、快速迭代、试错等方式推动系统建设,核心理念在于”快速应变”,迅捷响应业务变化。

据东软集团副总裁、平台产品事业本部基础软件事业部总经理纪勇透露,目前SaCa ACAP已经在媒体、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实现了成功应用。在某国家级媒体单位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全媒体融合,将多种信息进行快速的整合、发布,他们采用SaCa ACAP快速构建了面向互联网的采编发一体化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SaCa ACAP还在某国家部委全国性的通关平台的技术评估中受到了重点关注。

纪勇向e行网记者强调,UniEAP Platform和SaCa ACAP两个产品之间有很多共性的技术,能够打通和融合,可以保证客户构建的稳态IT系统与敏态IT系统之间的灵活组合,这一特点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让潜伏的人工智能力量爆发

如果要评选出2017年国内最为火热的IT技术,那一定非人工智能莫属。在张霞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IT基础能力。事实上,东软很早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了。

第一个方向是汽车领域。早在2004年,东软就开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做高级辅助驾驶的应用,即支持汽车做碰撞检测、车道线识别、路旁标志物识别、泊车辅助等等,尤其是基于视觉识别技术,识别障碍物方面。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十余家汽车厂商采用了东软的辅助驾驶软件。

第二个方向是医疗领域。2006年,东软子公司东软医疗推出了计算机辅助诊断产品,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识别,可以对泌尿CT进行辅助诊断,帮助东软CT机成功打开了美国市场。现在美国约有50多家泌尿专科医院采用了东软品牌的CT和泌尿影像辅助诊断软件。

此外,东软还与5家肿瘤医院合作,建立了肿瘤科研大数据平台,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对海量电子病历和随访记录的自动化标引功能,实现了医疗数据的智能知识服务。

第三个方向是通信领域。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东软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信息进行内容监管,为中国移动构建了垃圾短信监管系统、骚扰*********控系统以及集中策略系统。对垃圾短信进行分类监控,识别广告短信、诈骗短信及不良信息短信等,辅助制定有效的拦截策略;通过对语音转文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辅助人工判别,提高了骚扰电话的识别效率,使骚扰电话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对实时数据和当日数据进行处理,识别焦点话题、热点事件业务特征,智能的发现突发性或群发性业务关注点,识别异常问题,为集中策略制定与应对措施提供决策辅助。

此外,东软还通过人工操作行为模式的识别技术,帮助上交所识别出违规、欺诈的用户行为;通过视频对象识别技术,帮助宁波、潍坊等城市实现了电子警察、车辆追踪等功能。

张霞表示,未来,除了要支撑更多应用落地,东软还将在文本知识发现、视觉对象识别、人工操作行为模式识别和机器数据的结构化分析等技术层面加大投入。同时,东软也推出了相应的两大平台产品:一个是SaCa DeepCogni知识服务平台,专门支持文本数据的知识发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知识图谱和模型的建立,自动标注、摘要抽取等知识服务;另一个是SaCa RealRec数据科学平台,基于数据集快速训练模型,在训练出初始模型后,它支持用户将这个模型装到应用系统中,产生新数据以后,进一步优化模型,最终将优化后的模型装到实际系统中。

进军新市场,拓展平台云服务

同为软件公司,近年来,微软和甲骨文向云成功转型的先例引起了东软的深思。于是,东软在2016年底推出了定位为一站式知识工作自动化平台的平台云服务,基于东软UniEAP、SaCa、RealSight三大平台产品的技术,为客户提供即基于信息、任务、知识和决策的四类云服务。还提供了丰富的云服务产品,如顷刻应用、图表秀、DataViz、SNAP、OhwYaa等。

“实际上,推出这个产品,我们也是经过了几轮的思考。”张霞向e行网记者解释到,过去东软服务的客户是中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约有100万-120万家这样的企业。而中国市场上还有大约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这些客户是东软没有服务到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服务这些客户呢?这就是我们考虑做平台云服务的初衷。”

东软集团平台产品事业本部平台云服务业务发展总监、平台云服务业务发展部部长彭成宝告诉e行网记者,经过调研,东软发现,这类中小型企业的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让企业实现盈利。所以,在构建这个平台云的时候,产品的重点就是要能够支持工作自动化、智能化、敏捷化,帮助白领人群自动化地执行需要他们手工完成的、80%的初级体力与脑力工作,把他们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彭成宝向e行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家奢侈品寄卖行,它自身并没有IT基础和IT力量,所以采用SaaS服务是最为节省成本的办法。这家寄卖行购买了OhwYaa服务,开通账号,构建了一个社区,把买方、卖方和自己都连接在一起,OhwYaa把对不同种类奢侈品感兴趣的人分别聚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交易效率,而寄卖行也不再需要依靠人工力量与买方、卖方单独沟通,节省了大量成本。

“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彭成宝指出,为了服务好这部分客户群,东软还特意打造了与公司原有营销模式完全不同的团队。可喜的是,经过半年时间的尝试,平台云服务业务已经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

在张霞看来,东软的技术路线图是围绕着产业、用户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而演进的,东软未来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过去,东软的业务增长对于人的依赖比较大,现在转型就是希望我们的业务增长变为对IP资产的依赖更多,所以我们先做产品化的转型。”张霞笑言,”为了更好的生存,公司在每个阶段的活法都不太一样,现在我们就想换一种活法。”

来源:CIO e行网